論AI世代的倫理道德

/郭立昌

(English)

I. 引言

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人工智慧(AI)正逐漸融入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從醫療診斷到自動駕駛,無所不在。然而,隨著AI技術的普及,相關的「倫理道德」問題也愈發突顯。我們將從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的感性道德觀與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的理性道德觀中,探討如何平衡,以便在AI世代中建立一個符合人類價值觀的道德架構。

亞當斯密與康德

II. 關於亞當斯密的感性道德觀

亞當斯密於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這本書探討了人類的道德感情和行為的基礎。首先,他認為「同情心是人類道德情感的核心,個體對他人情感的感知和共鳴促進了道德行為的形成。

其次,他探討了人類如何基於情感來進行「道德判斷」,認為道德不是僅靠理性來決定的,而是受到個人情感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第三,他提出「無私的旁觀者」概念,指出在道德判斷中,個體應該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考慮他人的感受,這樣才能形成更公正的評價。

第四,他強調「社會環境」對道德行為的重要性,認為道德情感在社會交往中得到強化和發展,社會規範對個體的行為有重要影響。

第五,他探討了道德行為與「自我利益」之間的關係,指出道德情感能引導個體在追求自身利益時,考慮他人的權益,從而達到社會的整體利益。總之,《道德情操論》提供了一個情感基礎的道德理論,強調人類情感在道德判斷和行為中的核心地位,這些觀點對後來的倫理學和社會科學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

III. 關於康德的理性道德觀

康德於1788年出版《實踐理性批判》,這本書主要探討了道德理性和道德法則,進一步發展了康德的道德哲學,特別是關於「絕對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概念這也是康德道德哲學的核心。首先,他認為道德法則應該是普遍的和無條件的,即適用於所有理性存在者;他提出了幾種形式的「絕對命令」,最著名的是:「你應該只按照你能夠同時願意其為普遍法則的準則行事這意味著在做道德決策時,我們應該考慮我們的行為是否可以成為普遍適用的法則。

其次,「理性與自由」:康德強調理性是道德行為的基礎。人類作為理性存在者,擁有自由意志,能夠自主選擇道德行為。他認為道德行為的真正來源是內在的道德法則,而非外在的利益或情感。

第三,「目的論」(End-in-itself):康德認為人類應該被視為目的本身,而非單純的手段;他說:「人類必須被視為目的,而不是手段。」這句話強調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和價值,反映了道德修為的核心理念;他主張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理性和自由。

一般人對於倫理與道德,並未有清晰的概念,康德對「道德(Morality)和「倫理(Ethics)之間是作明確區分的。首先,康德認為道德是一種「內在的法則(內在性),基於理性和自由意志,道德法則是普遍的,適用於所有理性存在者,是人們內心的必然要求;這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夠透過理性來識別這些法則,而不是依賴外在的規範或結果。其次,康德認為倫理通常被理解為「對行為準則的具體規範 (外在性),這些規範可能受到文化、社會或個人信念的影響;倫理可能包含具體的行為規範或社會約定,而不一定是基於普遍適用的道德法則。

總之,道德是內在修養,即絕對命令所體現的普遍法則。而倫理則是外在的規範,實踐道德原則的具體方式,可能根據不同的情境或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IV. 融合感性與理性

亞當斯密的感性道德觀與康德的理性道德觀,雖然它們的出發點和重點有所不同,但可以透過某些共同主題來進行論述,使二者之間從而產生互補性:

1. 道德根基的不同

1) 亞當斯密的情感基礎:斯密強調人類的道德感情,特別是同情心,作為道德判斷的核心。他認為,個體的情感和社會交往對道德行為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

2) 康德的理性基礎:與此相對,康德認為道德行為應基於理性,而非僅僅是情感。他主張道德法則是普遍且無條件的,通過理性而來,這就是所謂的「絕對命令」。

2. 道德判斷的標準

1) 亞當斯密的情感考量:在斯密的觀點中,道德判斷是在情感共鳴的基礎上進行的,個體在考慮他人感受的同時形成道德評價。

2) 康德的普遍法則:康德則提出,真正的道德行為應該是出自於對普遍法則的尊重,這些法則能夠在所有情境下適用,而不僅僅是依賴於特定的情感反應。

3. 社會與個體的關係:

1) 亞當斯密的社會互動:斯密強調社會環境如何影響個體的道德行為,並認為社會規範和人際關係是道德發展的重要因素。

2) 康德的個體自律:康德則強調個體的道德自主性,認為每個人都應根據理性所指引的道德法則行動,這使得道德判斷具有更高的普遍性。

4. 利他與自我利益的平衡:

1) 亞當斯密的利他考量:亞當斯密認為道德情感能引導個體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時,考慮他人的權益,這樣能達到整體的社會利益。

2) 康德的義務觀:康德則指出,真正的道德行為不應只關注結果,而應基於對道德義務的遵守,即使這意味著犧牲個人的利益。

總之,亞當斯密的「情感基礎的道德」理論與康德的「理性道德」觀在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道德架構,但它們可以在許多方面找到共通之處。前者強調社會情感和互動的道德觀可以補充康德的理性道德觀,強調在追求理性的同時,也不應忽視人類情感的作用,並非純理性,而是能共情。這樣的對話能夠促進對道德問題的更全面理解,並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尋找有效的道德指引。

V. 人工智慧(AI)即將帶來的變革

以前我們在APEC爭取電商法案時,受邀擔任國際諮議專家,建議成立「經濟學院 (EI),編撰教材其中特別的是制訂《倫理守則(Code of Ethics);可惜,後來因貪腐攻擊而使得EI未能繼續,當然沒有倫理守則的電商產業發展造成許多不平衡像財富越來越集中。

APEC經濟學院會議討論制訂倫理守則

在當今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的時代,社會變革益發顯而易見,倫理道德問題變得更加重要。AI技術在產業、交通和醫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對社會結構和個人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這些技術的推廣同時也引發了諸多道德挑戰,如「數據隱私、職位流失」以及決策的透明度。

為應對這些挑戰,我們可以結合亞當斯密的感性道德觀與康德的理性道德觀。康德的理性道德觀強調普遍性與一致性,要求AI系統遵循可普遍化的道德法則,以保障公平和責任感;而亞當斯密的感性道德觀則著重於同情心和社會互動,鼓勵設計能理解人類情感的AI系統,以提升人機交互的質量。

在此基礎上,我們應建立一個兼顧理性與感性的道德架構,強調教育與跨學科合作,以促進對AI技術的負責任使用。只有在道德準則的指引下,AI才能真正成為促進人類福祉的工具,確保科技的發展不偏離人類的核心價值觀。

V-1. AI對社會的可能影響

1. 勞動市場的變革AI自動化帶來的職位流失與新職位的出現,改變勞動市場的需求結構;某些職位可能會消失,而新的職位將會出現,這將需要勞動力的重新培訓和適應。

2. 決策過程的轉變AI在各行各業中的決策輔助作用,包括醫療診斷、金融投資和法律判斷等;這將挑戰傳統的決策模式,並可能影響人類的自主性和責任感。

3. 數據隱私與安全:隨著AI依賴大量數據,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將成為關鍵;個人資訊可能被不當使用,造成信任危機。

4. 社會不平等的擴大AI的應用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因為技術的受益者往往是擁有資源和技術的人群,而邊緣化群體可能面臨進一步的排斥。

5. 道德和倫理挑戰AI系統的設計和應用中,如何處理道德決策(例如自動駕駛車輛在面臨事故時的選擇)將成為重要的議題。

V-2. 倫理道德方面的裝備:

AI的演進,相比於早期的電商影響更為深遠,因為它不僅改變了商業模式,還在更廣泛的範疇內影響了社會結構、經濟運作和人類互動。以下是我對倫理道德施行的一些看法:

1.自我反思與認知:公民應定期進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普遍的道德法則。這包括檢視自己的動機和選擇,確保它們基於理性和對他人尊嚴的尊重。

2.培養同理心:道德修為的重要一環是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公民應努力培養同理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這有助於促進道德行為和社會和諧。

3.遵循社會規範與倫理守則:了解並遵循社會上普遍接受的倫理守則,這不僅包括法律和政策,還包括文化和道德的共識。這樣的遵循能增強社會信任與合作。

4.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公民應參與社區活動、志願服務或公共討論,這不僅有助於增強社會責任感,也能提升道德修為和倫理意識。

5.教育與持續學習:不斷追求知識和道德教育,了解不同文化和道德觀,增強對倫理問題的敏感度和思辨能力。這樣能幫助公民更好地應對道德困境。

6.勇於承擔責任:面對錯誤或失誤時,公民應勇於承擔責任,承認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或社會的影響,並努力改進。

AI的普遍應用將對「社會、經濟和個人生活」帶來重大的變化,通過這些努力,公民能夠在道德修為和倫理守則之間找到平衡,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和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以「倫理道德」為基礎,進行全面的準備和適應,確保AI的發展造福所有人,而不是加劇不平等或引發新的道德危機。面對日益複雜的道德挑戰,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兼顧理性和感性的倫理架構,這不僅有助於保障人類的尊嚴和權益,也能促進科技的健康發展。只有通過教育、合作和持續反思,我們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確保AI技術真正服務於全人類的福祉。

V-3. 高等教育的調整:

此外,在教育方面,將哲學課程納入醫學和理工科學的學習中,特別是康德哲學,這種趨勢對社會有多方面的影響:

1. 倫理意識的提升

1) 醫學倫理:在醫學領域,選修哲學課程能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醫學倫理的核心問題,如知情同意、患者自主權和醫療正義。康德的道德法則強調人性尊嚴,這對於醫學實踐中如何對待患者具有指導意義。

2) 科技倫理:對於理工科學生,學習哲學能促使他們反思科技創新帶來的道德和社會影響,促進負責任的技術開發。

2.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哲學課程強調批判性思維和論證能力的培養,這對任何學科的學生都是重要的。這種能力能使醫學生和理工科學生在面對複雜問題時,更能理性分析和評估選擇,做出明智的決策。

3. 跨學科的理解與合作:在當今社會,許多問題都是跨學科的,如公共健康、環境問題和科技發展等。學習哲學能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對話,幫助學生理解他們所學的知識如何在更廣泛的社會和倫理背景中發揮作用。

4. 人文素養的提升:將哲學納入科學和醫學教育中,有助於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使他們不僅具備專業知識,還能更好地理解人類經驗、價值觀和社會背景,從而在實踐中更具同情心和人文關懷。

5. 社會責任感的增強:學習康德哲學等倫理學的理論能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能考慮自己行為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這種趨勢有助於培養更全面、更具倫理意識的專業人才,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專業能力,也促進了對人類價值和社會責任的反思。這對於構建更加負責任和可持續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VI. 小結

在考慮AI世代的道德觀時,康德的理性和亞當斯密的感性各有其適用性,但也面臨不同的挑戰和機遇。康德的理性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道德架構,適合於設計遵循一致性和責任的AI系統,這對於法律和政策制定尤為重要;亞當斯密的感性則能強調人性和社會的需求,適合於設計能夠理解和響應人類情感的AI系統,這對於提升人機交互的質量非常關鍵。因此,理想的情況下,結合康德的理性道德觀和亞當斯密的感性道德觀,形成一個既重視普遍性和責任,又關注人類情感和社會背景的綜合倫理架構,可能是最適合AI世代的道德觀。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第三部門專家,倡議「反貪腐(AC)/ 非現金(Cashless)/ 電商(E-Com)/ ICT/ IPR/ IIA-TES/ 微企(MB)…」贏得國際法案

郭立昌貢獻世界的產業和產品

Copyrights reserved by K-Horn Science Inc.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6304796 (VAM)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30197061 (Shopping System)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30107468 (Entry Security Device)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40054595A1 (ETC)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k-horn-science-inc.html (K-Horn Science Inc.的由來)

http://lindadinkh.blogspot.tw/2018/02/blog-post.html (水資源)

https://tnews.cc/07/NewsCell64436.htm (丁玲虹談AI)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微型發電機)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20.html (社會責任宣言)

http://pkforac.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html (富裕台灣及反貪腐會議)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郭立昌論醣烴之爭)

https://pkapec.blogspot.com/2019/09/apec-2019ai.html (APEC 2019高峰會與AI)

https://lindadin58.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丁玲虹發明的電子商店系統)

https://lindadin90.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30.html (丁玲虹的ICT倡議)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10/1017.html (愛迪生,Thomas Edison)

https://lindadin90.blogspot.com/2021/11/1101.html (全球通路-TES)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11/1107.html (福特與大豆)

https://pkecoep.blogspot.com/2021/11/1112.html (聯合國氣候峰會結論)

https://lihonmark.blogspot.com/2022/01/127.html (通用的非現金系統)

https://pkproclaim.blogspot.com/2022/02/221.html (淺談石墨烯)

https://pkgntc.blogspot.com/2022/11/1126.html  (《為下一代開出路IV)

https://pkgntc.blogspot.com/2022/12/1217.html (社會企業與第三部門)

https://pkgntc.blogspot.com/2022/12/1227.html (社會責任投資SRI)

https://pkproclaim.blogspot.com/2023/04/413.html (智慧產業是未來)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3/04/427.html (智慧資本與NGO)

https://kuopolitics.blogspot.com/2023/05/519.html (社會契約)

https://pkproclaim.blogspot.com/2023/05/523.html (流量就是財富)

https://ldinvention.blogspot.com/2023/05/529.html (傳智卡的由來)

https://pkother.blogspot.com/2023/07/723.html (芭比與微電子)

https://pkwgt.blogspot.com/2023/10/1007.html (華爾街)

https://pkldapec.blogspot.com/2023/10/1025.html (ABAC能源會議)

https://pkldapec.blogspot.com/2023/11/1110.html (K-Horn & APEC)

https://pkldapec.blogspot.com/2023/11/1126.html (醣烴與未來)

https://pkldapec.blogspot.com/2023/12/1208.html (K-Horn’s SRI)

https://pkldapec.blogspot.com/2024/01/105.html (K-Horn’s PCM)

https://pkldapec.blogspot.com/2024/02/228.html (衛生倡議)

https://khornhb.blogspot.com/2024/03/326.html (榕樹的鬚)

https://pkgntc.blogspot.com/2024/04/424.html (整理聖經)

https://pkldapec.blogspot.com/2024/05/515.html (APEC最佳實例)

https://pkldapec.blogspot.com/2024/06/609.html (愛迪生的啟發)

https://pkother.blogspot.com/2024/07/704.html  (阿波羅)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4/07/721.html (AI鋪路)

https://pkproclaim.blogspot.com/2024/08/808.html (居安思危)

https://lindadinai.blogspot.com/2024/08/818.html (迪士尼智能系統)

https://lihonmark.blogspot.com/2024/09/902.html (非凡的旅程)

https://ldlongroad.blogspot.com/2024/10/1009.html (長路新書預告)

https://ldlongroad.blogspot.com/2024/10/1017.html (無力的力量)

https://lindadinai.blogspot.com/2024/10/1028.html (SRI與全球通路-TES)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歐盟《AI法》上路

SRI與全球通路-TES

迪士尼智能系統